话说:金山银山不如日进分文!
你有再多的钱,给亲人再多,他们没能挣钱,还是过穷日子。 所以考虑到家族资金管理,如同富人们的家族办公室。从网上摘录的:
世界上最富裕的家族是如何打理手中的巨额财富的?沃顿全球家族企业联盟在对138个家族企业进行调查以及对40个家族掌权者专访之后,找到了答案:家族办公室在他们的投资战略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它管理着家族的金融资产配置,而且还经常提供其它服务,比如指引重大慈善活动,安排家族子弟的大学申请,聘请家庭工作人员,甚至管理家族的车队或私人飞机。
家族办公室的建立
调查发现,建立家族办公室的常见原因包括:家族成员的择业自由度,低成本高效的资金管理,稳定、可控及可扩展的资产管理,忠诚员工的发展,以及经济实惠的文件管理等。总体而言,家族办公室如同一个大管家,满足了超级富豪的两个需求:投资管理和财富传承。
家族办公室主要有两大类型:单一家族办公室,与联合家族办公室。两者工作内容类似,但联合家族办公室服务于多个不同的家族,对家族财富规模的要求也相应降低。
家族办公室协会今年发布的报告中估计,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约有3000个单一家族办公室。要建立单一家族办公室所需不菲,仅人员成本就需要每年数百万美元。通常一个配备比较完整的单一家族办公室需要1位首席执行官、1位首席投资官、1位首席财务官、1位首席法务官,至少2位投资分析师,4位会计师,1位审计师和5位行政管理人员。
沃顿的调查发现,43%的调查对象选择家族成员作为单一家族办公室的负责人,51%的调查对象选择外部专业人士来担当这一职位,而越富裕的家族就越有可能聘请外部人士来管理他们的资金。选择家族成员来担当负责人的原因是,他们对家族业务及整个家族情况都很熟悉,其他家族明确不从家族企业中聘请人员,是因为想把家族资产同公司资产分开。
由于投入巨大,有业内人士认为至少拥有5亿美元资产的家族,才有必要建立单一家族办公室。而在有关富豪榜中,进入10亿美元资产这一上榜门槛的中国大陆富豪数量达到262人。据估计,全球未上榜的10亿美元身家的隐形富豪约2500人,其中中国隐形富豪数约750人左右,占比30%。这向关注中国家族办公室领域发展的业内人士,展现了极为广阔的潜在市场空间。
在中国兴起的两大驱动力
家族办公室这一概念在中国的兴起来自于两大驱动力:民营企业家所面对的外部市场竞争压力与内部家族传承压力。
一方面民营企业所在的产业本身面临转型升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国企、外企给民企带来了巨大的外部挑战。过去外企是不会进入三四线城市的,现在也开始向三四线市场投资,甚至是不计代价地抢占市场。
另一方面,改革开放至今,中国民营企业走过30多年,第一代企业家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力不从心,开始进行财富传承的重要选择。据《2013中国私人财富报告》显示,约有三分之一的高净值人士已经开始考虑财富传承,而这一比例在可投资资产超过1亿人民币的超高净值人士中更高,接近二分之一。
相当比例的二代对传承家族企业不感兴趣,或者没有足够能力驾驭企业。怎么办?只能把企业卖掉。未来十年,中国民营企业可能会出现一个大规模的企业出售、并购整合浪潮。在处理如此规模的流动性资产时,无论是非上市公司还是上市公司的控股家族,都需要一个结构化的家族财富管理顶层设计,这正是家族办公室的意义所在。
一张资产负债表
对于家族企业的资产配置而言,一张资产负债表的概念非常重要。
目前,国内企业家往往会与多家私人银行合作。第一类,国内私人银行,首选是四大国有银行,因为他们曾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给予过扶持,企业过去有很多结算需求与他们合作。第二类,海外主流私人银行,这是企业家把家族资产进行海外配置的主要方式。第三类是精品私人银行,比如企业家的救命钱,可能就存在瑞士的小型家族私人银行中。
当同一个家族要与4-5家私人银行打交道时,就会遇到一些困扰。家族与私人银行合作出于两个目的。首先,希望实现资产的分散配置。有一块资产在美国、一块资产在欧洲、一块资产在国内,看起来好像是分散风险了,但没有一张家族资产负债表,就不知道这些银行究竟是怎样来投资这些资产的。以美国2008年麦道夫事件为例,不少家族以为自己的钱是分散配置,殊不知,很有可能几家不同的私人银行都投资了麦道夫的基金。当金融危机来临时,这就给家族财富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
其次,家族想享受不同的私人银行带来的便利和服务,但企业家的重点还是在实业上面,并不是那么懂金融,而在金融领域,因为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往往比较严重。企业家在与私人银行打交道时,会有利益冲突。金融危机爆发时就发生过多起诉讼,私人银行家没有充分揭示风险,就向客户出售他们并不了解的金融衍生品。企业家出于对私人银行家的信任进行购买,但同时也把自己暴露在危险的境地中。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一个机构有丰富的金融知识和经验,又有与家族利益相一致的结构设计,这就是家族办公室。现实中,在家族办公室就职的通常是资深的银行家、投资人、律师、咨询顾问等,他们真正了解金融行业。由这些业界资深人士来实现家族一张资产负债表的管理,上述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得到解决。
国内家族办公室的发展
事实上,中国家族的需求与海外家族有所不同,需要考虑中国政治、经济、法律、文化等现实情况。在监管层面,家族办公室即使对欧美的监管机构也是非常新的话题,美国证监会直到近两三年间,才对家族办公室有了一个明确的定义。对于中国的监管机构,家族办公室应该以什么样的法律形式存在?是以投资公司的形式,还是有限合伙基金的形式,抑或是其他形式存在,差别很大。还有一些家族会把资金投到海外去,然后再投回来,如何有效监管但避免过度监管,这些都需要具体研究。
在基础设施层面,人才储备也是一个挑战。国内私人银行业发展时间也并不太长,即使是私人银行家的人才储备尚且不足,而家族办公室这种金融产业链顶端的机构,对于人才素质的要求更为苛刻,寻找能够满足需求的人才的难度也就更加高。那些在海外大银行中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华人或者会讲汉语的外国人是行业可能的人才来源。
对于最关键的主角——家族来说,建立家族办公室是一个重大决策,与选择私人银行提供服务完全不同。前者控制家族财富的绝大部分,而后者只掌握家族的部分资产。在这过程中,运营模式及治理结构怎么设计,人员招聘的标准,遴选、评估、约束、激励的机制怎样来确立,IT系统怎样来构建,和私人银行怎样对接,有一整套知识需要掌握。
控制管理风险
对于如何控制家族办公室的管理风险,沃顿的全球家族企业联盟调查报告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首先,设有明确目的可以提高家族办公室的业绩。报告指出,“运作良好的家族办公室往往是那些目的性很强的家族,因为家族投资的不仅仅是其资产,还包括他们在超越财富保值之外所反映出来的热情。这一点适用于企业活动和业务、慈善活动、研究基金会、艺术活动赞助或承担公众责任。”
其次,调查报告建议,家族要在各个方面都力求卓越。家族办公室不应存在裙带关系,但是有的家族出于家族政治或者省钱目的,对他们家族办公室的专业性做出了让步。调查还发现,职能分离可以提高业绩,“薪水丰厚的对冲基金专家不应被家族车队的事情搞得心烦意乱,更不用说取回干洗衣物这样的琐事了。”为资产管理和管家服务各自建立公司是一个不错的模式,另外可以再建立一个慈善活动基金会。
最后,家族企业应该将其旗下的企业结构尽量简化。在调查中,有一家家族办公室竟然在为200家并不活跃的控股公司提供服务,其它家族办公室的服务对象也极少有在80家以下的。“这对于那些想要对家族办公室的决策制定进行监督的家族成员来说是个问题,更不必说要去指引了。”报告指出,“许多家族办公室面对铺天盖地的公司大小事务,根本没有时间、兴趣以及专业技术来发现其中的问题。”
在当下的中国,家族办公室行业发展的序幕已经揭开,不久的将来必会迎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时代。这时候,战略选择与治理设计就显得格外重要。大浪淘沙,究竟谁才能够成功,这里面有很多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在未来,家族办公室可以帮助中国的家族企业实现“一张资产负债表”的财富管理,但建立家族办公室是一个重大决策,也许对于民营企业家们来说,谋定而后动才是更好的选择。
tips:
合格家族办公室的三P评判标准
Protocol
即管理者需要透彻了解各地的政策、法规,有着规范的流程及管控体系,通过合法性手段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
People
即管理者需要有很好的人脉网络,由于资产类别众多,比如股票、债券、私募股权基金等,团队需要应用各种人脉网络进行各类资本运作。
Professionalism
即管理团队的专业性,除了处理投资管理、税务规划、慈善捐赠相关法律事宜,还要经手诸如教育、安全、法律事务以及人员招募等;
中国家族办公室三类参与者
由家族驱动。部分家族通过设立投资公司等方式做这件事,但他们不清楚家族办公室是啥概念,应怎样来设计家族财富管理的顶层架构。
由专业人士在家族的支持下创办。比如上海的一家联合家族办公室,就是由金融业资深人士在多个家族的支持下成立。
由银行和大型金融机构来驱动。包括招行、建行、民生及信托公司等,都在对家族办公室的模式进行研究摸索。
在财富管理行业中,家族办公室(FamilyOffice,简称FO)堪称“皇冠上的明珠”,位居金融产业链的最顶端,往往是不少金融投资界大佬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当然也因其潜行海底,成为金融生态系统中最为神秘而复杂的物种之一。
自2012年以来,家族办公室渐成中国财富家族讨论的热点,在清华全球家族企业课程的课堂上,多位家族一代及二代企业家就FO话题进行了热烈而长时间的讨论,并在纽约和费城与洛克菲勒(Rockefeller)、古根海姆(Guggenheim)、皮特卡恩(Pitcairn)等全球领先的FO创始人进行了深度交流。去年8月,五道口金融学院带领中国家族企业领袖再次赴欧洲,在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学习,并与爱马仕家族(Hermes)、爱彼家族(Audemars Piguet)继承人探讨家族传承之道。
瑞士银行(UBS)也顺乎财富东渐的潮流,于2012年首次将其全球家族办公室年会移师新加坡,来自中国的顶级富豪在上百位来自全球各地的参会嘉宾中竟也坐满了一个圆桌,2013年继续在新加坡举办,可见其热度。
那么,究竟什么是家族办公室?家族办公室具备哪些功能和优势,使其能够成为包括比尔·盖茨、戴尔、索罗斯、洛克菲勒、李嘉诚等顶级富豪家族的共同选择?对于中国家族、金融机构和监管机构而言,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借鉴和启示呢?
何为家族办公室?
家族办公室是家族财富管理的最高形态。通常设立一个性价比较高的单一家族办公室(Single FO),其可投资资产规模至少为5亿美元。FO的主要作用是密切关注家族的资产负债表,通过成立独立的机构、聘用投资经理、自行管理家族资产组合(而不是委托金融机构来管理),帮助家族在没有利益冲突的安全环境中更好地完成财富管理目标、实现家族治理和传承、守护家族的理念和梦想。
国际学术界和金融业界对FO有多种定义。我们认为,家族办公室是对超高净值家族一张完整资产负债表进行全面管理和治理的机构。“超高净值家族”的标准见仁见智,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认为,设立FO的家族可投资金融资产至少要在1亿美元以上;“一张完整”是指资产不是分散管理,而是集中管理;“资产负债表”不但包含其狭义资产(即金融资本),也包含其广义资产(即家族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我们尤其不能忽略广义三大资本,因为它们才是金融资本昌盛的源泉;“全面”表示既包括四大资本的创造和管理,也包括四大资本的传承与使用;“治理”是决定由谁来进行决策,而“管理”则是制定和执行这些决策的过程,例如,治理决定了由谁来掌握FO在不同投资额度上的决策权,而管理则决定了配置于具体资产类别(例如债券)的实际资金数和是否要投资于某个PE项目等。
家族办公室的功能
表1列明了家族办公室的主要功能,负责治理及管理四大资本——金融资本、家族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
(1)金融资本。FO从整体上进行家族财富的集中化管理,将分布于多家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信托公司的家族金融资产汇集到一张家族财务报表中,通过遴选及监督投资经理,实行有效的投资绩效考核,实现家族资产的优化配置;家族财务的风险管理、税务筹划、信贷管理、外汇管理等日常需求也是家族办公室处理的内容。
(2)家族资本。FO承担了守护家族资本的职能,不但包括家族宪法、家族大会等重要的家族治理工作和家族旅行与仪式(婚丧嫁娶等)的组织筹办,还包括档案管理、礼宾服务、管家服务、安保服务等家族日常事务;当然,对于在全球拥有多处住宅、艺术品收藏、私人飞机和游艇的家族而言,对衣食住行有赖于家族办公室进行有效管理;选拔及管理训练有素、值得信赖的贴身工作人员(例如管家、司机、厨师、勤务人员、保镖)是财富家族面临的一个挑战,尤其在服务精神和传统并不强健的中华文化中。
(3)人力资本。FO要强化家族的人力资本,通过对不同年龄段家族成员的持续教育,提升能力与素质;下一代培养和传承规划是FO工作的重点,下一代家族成员的正式大学教育、实习和工作需要进行系统规划,并结合战略目标、家族结构、产业特征、地域布局等因素进行具有前瞻性的传承设计。
(4)社会资本。FO还要负责包括家族慈善资金的规划和慈善活动的管理、家族社交活动及家族声誉等社会资本的保值增值,重要的关系网络需要家族在FO的帮助下进行持续的浇灌和系统的管理。
家族办公室的定位
FO在家族系统中的定位。
图1绘出了各种角色在家族星系中的定位。家族办公室处于距离家族成员最近的核心幕僚环,家族成员的财务、安全、交往等基本需求都有赖于FO的高效管理,FO高管也在家族决策中扮演其核心幕僚的作用。家族办公室是家族内外事务治理的中枢,完全站在家族的立场上,有效的管理家族的多种需求:从金融资本的保值增值,到家族资本的悉心守护,从人力资本的传承规划,到社会资本的构建维系。
FO在金融市场中的定位。
家族办公室是金融市场中的买方,居于金融产业链的顶端。FO将资金配置于股票、债券、PE、VC、对冲基金、大宗商品、房地产、艺术品等多个资产类别中。FO类似于共同基金、社保基金、大学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但与大多数机构需要与为数众多的投资者打交道不同,FO仅须对极少数家族客户负责。
家族办公室的分类
家族办公室可以分为两大类:
单一家族办公室(Single FO,简称为SFO)和联合家族办公室(Multi FO,简称MFO)。
单一家族办公室(Single FO)
单一家族办公室,顾名思义,就是为一个家族提供服务的FO。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将单一家族办公室定义为“由富有家族设立的法人实体,用以进行财富管理、财富规划、以及为本家族成员提供其他服务”。
美国是家族办公室的发源地:托马斯·梅隆(Thomas Mellon)拥有梅隆银行的巨额财富,他在1868年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家族办公室;约翰·D·洛克菲勒(John D Rockefeller)紧随其后,在1880年代末建立了自己的家族办公室。SEC估计美国活跃着2500至3000家单一家族办公室,管理约1.2万亿美元的资产;在欧洲则有约为1500个SFO。
进入单一家族办公室的世界,就如同进入树高林密的原始森林,不同的家族办公室都好像不同的生物,形态各异。家族的财富规模、资产类别、优先排序、文化风格和治理复杂性的差异使得每一个SFO都是独一无二的。尽管SFO的职能和活动千差万别,我们还是可以根据其资产规模和外(内)包程度,将其分为三种类型:精简型、混合型和全能型。
精简型:
精简型家族办公室主要承担家族记账、税务以及行政管理等事务,直接雇员很少,甚至仅由企业内深受家族信任的高管及员工兼职承担(例如财务工作由公司CFO及财务部、行政管理工作由董事长办公室主任统筹等);实质的投资及咨询职能主要通过外包的形式,由外部私人银行、基金公司(VC/PE/对冲基金)、家族咨询公司等承担。某些中国企业内部设立了投资发展部/战略投资部,往往是做主营业务之外的投资,其在事实上承担了精简型家族办公室的职能,我们可以将其看做FO的早期形态。
混合型:
混合型家族办公室自行承担设立家族战略性职能,而将非战略性职能外包,外包职能与家族偏好及特征密切相关。混合型家族办公室聘用全职员工,承担核心的法律、税务、整体资产配置以及某些特定的资产类别投资(例如,如果家族实体公司为房地产,FO房地产相关投资将会自己完成)。在某些关键性职能的人员配置上,可能会使用具有相关专业经验且忠诚的家族成员。混合型FO管理的资产规模约为1亿~5亿美元。某些中国家族在实体公司以外设立的控股公司、投资公司、投资基金或者其他法人主体,我们可以将其看做混合型家族办公室发展的早期形态。
全能型:
全能型家族办公室覆盖围绕家族需求展开的大部分职能,以确保家族实现最大限度的控制、安全和隐私。全部职能都由全职雇员承担,包括投资、风险管理、法律、税务、家族治理、家族教育、传承规划、慈善管理、艺术品收藏、安保管理、娱乐旅行、全球物业管理、管家服务等。出于家族目标、成本预算及人才聘用的考虑,在确保投资顶层设计的前提下,可能将部分资产类别的投资外包给其他专业机构,例如风险投资、PE投资、对冲基金、另类资产等。全能型家族办公室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0亿美元,此时,家族可投资金融资产的主要部分将通过家族办公室进行管理。
联合家族办公室(Multi FO)
联合家族办公室,则是为多个家族服务的FO,主要有三类来源:第一类是由SFO接纳其他家族客户转变而来,第二类则是私人银行为了更好地服务大客户而设立,第三类是由专业人士创办。
2012年全球规模最大的联合家族办公室为总部设立在瑞士的HSBC PrivateWealth Solutions,管理着297个家族约1236亿美元的资产(平均每个家族4.2亿美元)。管理客户平均资产规模最大的MFO是总部设立在日内瓦的1875 Finance,管理着3个家族约54亿美元的资产(平均每个家族17亿美元);总部位于西雅图的McCutchen Group则管理着4个家族约52亿美元的资产,以平均每个家族13亿美元位列第二。
值得注意的是,MFO并不意味着规模一定会比SFO要大,事实上,许多SFO都是行业中的巨型公司。例如,戴尔电脑创始人迈克尔·戴尔的单一家族办公室MSD Capital,管理资产的规模大约为120亿美元,雇用大约80名全职员工,比很多联合家族办公室的规模还要大,最近正在进行的戴尔电脑上市公司私有化交易,就是由MSD Capital领衔的。再如,索罗斯于2012年将其他投资者的基金全部退回,把享有盛名的对冲基金SFM(Soros Fund Management)变更为单一家族办公室,管理约250亿美元的家族资产。
富有家族自己不单独设立SFO,而选择加入MFO,可以享受到两大好处:
第一,降低参与门槛。FO是一个昂贵的工具,成立一个收益能够覆盖成本的FO,其管理的资产规模不应低于5亿美元(约30亿元人民币)。这种量级的流动性资产,对于大部分资产沉淀于企业中的第一代创业家而言,仍然是一种较高的门槛。即使有足量的资本,某些家族可能还是希望能够从小做起。抛开资产规模不谈,创办SFO本身就是一项巨大而复杂的工程,需要耗费家族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选择加入已有的MFO往往是家族尝试FO的起点。
第二,规模经济。家族选择加入已有的MFO,无疑可以通过共享服务平台、投资团队等降低运营成本;拥有多个家族客户的MFO有利于吸引更好的投资经理、家族顾问、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加盟;由于不同家族拥有在多个行业深耕的经验及更为广阔的商业网络,MFO有可能获得更多的投资机会;同时,各种内隐知识也更容易通过MFO的平台在不同的家族之间进行分享。
当然,有一利就有一弊,在获得诸多便利的同时,选择加入MFO也意味着家族将丧失部分隐私,亦不能享受完全定制化和绝对控制权。
财富家族为何要设立家族办公室?
金融行业聚集了越来越多的精英,对于身处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家族,难道他们对现有的服务仍不满意,为什么还要单独设立家族办公室呢?
其一: 利益冲突
私人银行无不宣称以客户的利益作为自己的最高利益,但这往往只是一厢情愿的美好愿望,受制于种种因素,银行和客户利益的冲突在实际中已成常态。这种冲突表现在两个方面:银行与客户的利益冲突、以及银行家与客户的利益冲突。
有一句话精准地描述了银行与家族冲突的必然性:Banksthink quarterly to quarterly; while families think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银行考虑的是每季度财报的营利,而家族考虑的是财富的代代相传)。当今大型私人银行都是上市金融集团的一部分,受制于资本市场的压力,必须关于短期的受益和增长,这与家族长期保有财富的愿景存在天然的冲突。金融海啸中国富豪被衍生品KODA血洗的惨剧仍让人历历在目,不仅亿万身家灰飞烟灭,还背负了银行的巨额债务,究其本源,银行将自身利益置于客户利益之上的价值观是重要的驱动因素。
金融人才高企的流动率进一步加剧了利益冲突,银行家常常主动或者被动地离职,这给对客户的长期忠诚管理带来了挑战。如果客户跟随银行家将资产转移到新的银行,就需要适应新银行的系统和文化;如果客户将资产保留在原银行,就需要跟新的银行家进行磨合。由客户经理导致的变更无疑给家族带来了更多的麻烦。新加坡“股市金手指”黄鸿年巨亏近7亿美元起诉花旗私人银行(新加坡),起因就在于2008年花旗更换了黄鸿年的客户经理,向黄提交的交易信息出现重大差错,以致黄依据错误情报做出错误决策。与私人银行相比,家族办公室凭借自有金融专业技能,扮演家族“守门人(Gate keeper)”的角色,在资本市场上作为私人银行、投资银行及对冲基金等机构的交易对手,保护家族的利益。
其二: 集中管理
以往,富有的家族直接跟多家私人银行合作,管理其庞大的财富。例如,笔者之一的一位学生,使用一家国内大行进行人民币现金管理及投资(多年的对公业务关系),使用一家美国综合性银行为其提供美国资产管理及收购融资(因其贷款额度高、利率低),使用一家香港本土银行为其提供股票交易及外币现金管理(因其服务灵活、费率低),使用一家瑞士精品银行为其稳健地管理保本资金(救命钱),还经常交付少量资金给新结识的私人银行进行尝试。
同时与3~5家甚至更多的私人银行打交道,固然能够使家族在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中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但却常常过多地消耗了企业家最为宝贵的资产——时间。
更要命的是,各家银行只能接触到家族风险偏好的一个侧面,很难了解其全面的组合投资。由于资产规模庞大、投资渠道分散,到头来家族自己都搞不清实时的资产配置状况,这在危机突如其来的时候是很危险的。另外,家族看似通过多家银行分散了投资,但其实各家银行的投资组合并无本质区别。
同时,由于每家私人银行都使尽解数,希望客户能将更多的资产从竞争对手那里转移给自己管理,这种竞争行为虽然可能使客户获得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但是却容易扭曲客户的风险偏好而使资产错配。
其三: 私密性强
家族同时与多家私人银行合作的另一个驱动力是保密,很少有家族希望自己的财富全貌被一家银行掌握。尽管私人银行在组织架构、管理流程以及企业文化的设计和执行上尽力做到保密,但是受制于监管、人员流动等因素,事实上家族的秘密长时间不被泄露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例如,瑞银前银行家Bradley Birkenfeld向美国国税局揭露了瑞银帮助美国富人在海外隐瞒资产的信息,瑞银最终同意向美国政府支付7.8亿美元罚金,并提交了数千名美国客户资料。
另外,匿名性也不容易在私人银行中实现,例如,家族在通过私人银行进行有利可图的大型交易时,市场上往往会流传背后的老板是某个家族的消息,交易细节也往往在不经意间泄露出来,而这可能不利于交易的进行或者家族的声誉。因为在大型机构中,执行交易的流程需要穿越不同的部门及人员,难免不在长流程的某个链条中泄露出去。
财富家族管理之道:如何要进行家族资产配置?
案例1: 摩根家族
摩根家族在1838年成立了美国的第一个家族基金(也称为家族办公室)。
摩根家族的背景大家都很了解,目前大家熟知的摩根大通,摩根史丹利都是摩根家族几百年传承下来的,虽然他们现在已经不是这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但仍是沿用摩根家族的品牌。
案例2: 洛克菲勒家族
洛克菲勒家族也在19世纪末把资产分为延续家族的洛克菲勒家族基金和为公益慈善做贡献的洛克菲勒大学和洛克菲勒捐赠基金几个部分。洛克菲勒家族现在已经传到了第六代,现在的实际控制人斯蒂文洛克菲勒是家族的第五代。洛克菲勒家族在19世纪由石油业起家,到19世纪末时,已经开始进行家族的资产配置。
其资产配置的主要方向之一,就是现在的洛克菲勒捐赠基金,用于在全球经营慈善事业,以人文,医疗,教育为主,基金风格非常低调,但是每年在全球范围内都会花费至少几亿美金。包括中国的协和医院,最初也是由洛克菲勒捐赠基金资助兴建。
另一个配置方向是洛克菲勒大学。这个大学在中国知名度不高,因为它的发展重点在于研究而不是教育,因此并不招收本科生,但在美国医疗研究领域享有与哈佛大学并列的盛名,并已获得多个诺贝尔奖。
第三个方向,是洛克菲勒家族基金,该基金最早只管理洛克菲勒本家族的资产,但是经过几代人的传演,本家族的资产逐渐稀释。目前已经变成一个开放式的家族办公室,借助洛克菲勒的品牌与资产管理经验,为多家富豪家族共同管理资产。
这也反映了美国家族基金逐步专业化的发展趋势。最初,大多数家族基金由家族成员管理投资,但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投资管理的复杂程度超出了家族成员的能力范畴,回报率波动越来越剧烈,最终在全球经济危机承受了巨大的损失。至今,大约75%的家族基金都使用第三方专业投资机构进行投资管理。
美国目前大约有3000个家族办公室管理着1.5万亿美元的资产,平均管理5亿美元资产。其中大部分是多家族共享家族办公室,一小部分是独立的家族办公室。独立家族办公室的门槛较高,一般至少要求具有5亿美元的资产。
家族基金发展的另一个趋势,就是投资方向由以家族主业为主向均衡性,多行业发展。以家族主业为主的投资虽然对投资人来说更加驾轻就熟,但是多次的经济周期已经证实了这样的投资方式脆弱的抗打击性。许多家族在全球经济危机中受到很大冲击以后才开始成立家族基金,比如两个希腊船王家族在家族造船企业损失惨重的情况下,出资几十亿美元在纽约成立家族基金,保证家族资产的传承和流动性。在主业之外的投资方式以保障流动性为主,包括股票、债券的投资。
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趋势是,新兴市场的家族投资在向美国聚集。比如南美的一些富豪家族,以及刚才提到的希腊的船王家族,都在把资产转移到美国,在美国成立家族基金。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有几个:一是优秀的基金管理人才在向美国聚集;其次,普遍的预期是美元和美国市场是比较稳定的,而新兴市场风险相对高,包括外汇变动的风险,以及国内政治的风险。家族基金作为旨在财富传承的投资基金,希望把资产放在成熟的,法律法规完善的市场,这样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的资产。
中国的家族基金还在摸索阶段
中国的富有家族一直被”富不过三代”的魔咒困扰。中国的第一代创业者还在努力管理企业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家族资产的传承延续。从海鑫钢铁到海翔药业,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富二代毁掉了父辈创立财富的案例。
随着家族财富积累到一定程度,中国的一些富豪家族逐渐已经开始有了分散主业的避险意识。通常的做法是从主业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变。
案例3: 李嘉诚家族
以华人首富李嘉诚为例,李氏家族近一段时间逐渐在将投资重点由内地转向欧美,并开始从房地产主业退出。包括第二代的李泽楷购买AIG的全球资产管理部门,主要是为家族进一步向金融业转移铺路,并吸取全球资产管理的经验。
中国大陆的家族基金其实也已经有了很多年的探索。比如拥有恒隆地产的陈氏家族从1986开始管理独立的家族基金,并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等另类资产。陈氏家族基金从两年前开始雇佣专业投资人,进行管理。
但是,中国的第一代富豪家族大多数还处于财富积累的阶段,家族资产还主要在企业当中。但已经有家族进行多元化投资的尝试。比如马云投资了对冲基金Libra Capital,还主导了云峰基金。吴亚军成立了吴氏家族基金;王健林成立了由第二代管理的PE基金;陈天桥成立了盛大资本。
家族基金的管理模式
管家模式:
由家族成员自行管理,主要提供家族延续,管家服务等。这种模式一般在家族资产积累的初期,具有成本低,管理方便等优点,但不能提供关键的资产管理等服务。
公司模式:
由独立的家族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包括创始人CEO,CFO,CIO等完整的团队,为家族提供全面的服务。公司模式成本最高,而且对投资团队的奖励机制才能吸引和留住投资人才。要求家族的资产规模较大,一般超过10亿美元才能满足成本要求。
合作模式:
与第三方机构合作,包括资产管理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合作,主要提供金融法律,资产管理和财富传承等服务。合作模式是目前最符合中国家族初级阶段的模式。
在美国除了比尔盖茨等超级富豪采用了公司模式通过独立的家族基金来管理家族资产以外,大多数家族采用了合作模式通过第三方家族基金来管理资产。
家族基金的投资方式
直接投资:
许多家族在自己熟悉的或者相关领域进行直接投资,比如保罗艾伦直接投资电信高科技公司,张欣潘石屹家族在纽约投资商业地产。也有家族雇佣职业投资团队进行全面直接投资,比如麦克戴尔雇佣了高盛的合伙人成立家族基金MSD Capital直接投资股票和PE项目。
案例4:Jorge Lemann家族基金
巴西首富Lemann家族是做投行起家,于1971年成立了巴西目前最大最知名的投资银行Banco Garantia,号称巴西的高盛。
Lemann家族从收购巴西的啤酒公司开始,逐渐控制巴西的啤酒产业,然后控制南美,欧洲,最后2008年520亿美元并购了美国最大的啤酒公司 Anheuser-Busch,控制了全球最大的啤酒公司ABInbev,拥有百威的品牌。
2004年,Lemann家族成立了3G Capital,进行全球范围内的消费品牌并购,其中最知名的项目包括2010年38亿美元并购了汉堡王(BurgerKing),以及2013年与巴菲特合作280亿美元并购了全球番茄酱的第一品牌亨氏。
Lemann家族的掌门人Jorge Lemann曾经是巴西5届全国网球冠军,参加过温布尔登网球公开赛,为人非常低调,从不接受公开采访。他通过直接投资,收购全球最知名的消费品牌的方式,建立了庞大的全球消费品帝国,拥有资产超过220亿美元。
Lemann家族拥有丰富的投行,并购经验,并且对全球市场非常熟悉,因此常常在最合适的时机,一次性出手做高达几百亿美元的项目。这样的成功主要来源于经验和信心以及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
Lemann家族是典型的全球直接投资的案例,目前国内也有一些家族在模仿。但这种投资方式并不只有成功案例,失败的案例也有很多,包括海投接触过的一些欧洲的家族,通过在北美的传统行业,包括化妆品,消费品行业的并购来进行投资,不是很成功,因为跨境并购还是难度比较大的。虽然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企业并购的成功案例,比如联想和双汇的海外并购,但是家族个人进行并购的并不多,SOHO张欣在美国的房地产投资并不算直接投资,没有控股,只是作为一个财务投资者参与。
间接投资:
大多数家族基金都采用间接投资的方式投资其他基金。优势是能够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风险分散的收益。劣势是不能够直接控制投资项目。比如利乐包装的创始人家族雇佣耶鲁大学基金的投资主管成立了家族基金Alta Advisors进行全球基金投资。
案例5:比尔盖茨家族基金
比尔盖茨个人和基金会的全部资产都由其家族基金管理。
微软上市时,比尔盖茨拥有微软45%的股份。此后比尔盖茨每个季度定期减持2千万股微软股票,现在拥有微软大约5%的股份,价值100多亿美元,这在他的总资产中占不到20%。其他的部分在比尔盖茨向盖茨慈善基金会捐赠了280亿美元以后,还有超过600多亿美元的资产,这其中绝大部分在自己的家族基金Cascade Investment中。
比尔盖茨在90年代初成立家族基金的时候,90%以上的资产是微软的股票,由一个朋友帮助打理。他的个人资产慢慢转移到家族基金以后,他雇佣了一个职业投资团队为他管理家族基金和慈善基金的资产,并且从最初的90%的微软股票和10%的债券基金逐渐演变成目前比较平衡的的分散配置。
按照美国的法律和税务规定并核算通货膨胀率,家族基金要保障财产不缩水,投资回报率就要保持在8%以上。而比尔盖茨的家族基金几年来的平均投资回报率保持在10%左右,主要得益于由专业投资团队进行的分散投资。
除了微软股票以外,盖茨家族基金采取巴菲特的价值投资方式直接长期持有美国公司的股票,包括全美最大的垃圾回收公司之一和汽车护理服务公司之一,以及蓝筹公司的债券。家族基金的一部分股票和债券等传统投资是通过投资其他基金完成的。盖茨家族基金还通过其他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等进行另类投资。
混合投资:
有一部分家族基金同时进行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比如索罗斯解散了自己的基金以后成立了家族基金,在运营他原有的全球宏观对冲基金的同时,他成立了一个新的团队进行全球分散的基金投资,投资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等其他资产类别。
案例6:陈氏家族基金
香港的陈氏家族于20世纪60年代在香港创立恒隆集团,于房地产行业起家。在80年代,陈氏家族分成两个部分:长子陈启宗掌管的家族企业恒隆地产继续在中国建设商业地产帝国和次子陈乐宗管理的家族基金晨兴资本在全球进行投资。
晨兴创投于1992年由陈乐宗创立,致力于在美国进行医疗健康为主的投资以及在中国进行高科技行业的风险投资。其中国团队由刘芹和石建明领导,于2008年开始独立运作,并作为早期投资人投资了搜狐、携程、小米等领先的高科技公司。
陈氏家族基金还在香港成立了专业团队,对包括对冲基金、风险投资基金等全球领先的另类投资基金进行间接投资,分散投资风险。
2014年,陈氏家族的晨兴基金会为哈佛大学公共学院捐赠3.5亿美元,并以其父陈曾熙之名冠名哈佛公共卫生学院。由此也可以看出家族基金发展的另一个重要模式,就是由主业出发,逐渐发展直接投资,间接投资,当投资进行到一定规模时,就开始发展慈善事业。富豪家族通过发展慈善事业回馈社会,这将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案例7:保罗艾伦家族基金
保罗艾伦是微软的联合创始人。10年前,他位列美国第三富豪,仅次于比尔盖茨和巴菲特。但由于多次投资失败,他的身家已经缩水到150亿美元,排名下滑到20几位。
艾伦的主要资产都通过他的家族基金VulcanCapital管理,主要以进行私募股权投资为主,主要投资方向包括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房地产为主。Vulcan的很多投资都损失惨重,包括投资70亿美元的Charter电信公司已经破产。唯一的投资亮点是Vulcan在西雅图附近新建的商业中心随着亚马逊等高科技公司的迅速发展,获得了不错的投资回报。艾伦名下的资产还包括波特兰开拓者等三支职业球队。
2006年,由于连年的投资不利,艾伦的资产持续缩水,最终在2006年,他决定把15亿美元的资产交给前斯坦福大学基金团队成立Makena Capital管理,并拥有10%的股份。事实证明,这是个明智的决定,Makena取得了良好的收益,目前管理资产已经超过200亿美元。
更广泛的选择:多家族基金
除了少数财富排行榜首的富豪家族之外,绝大多数的家族基金是通过几个家族基金的共同联合,形成了多家族基金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出现,也使得大学基金的资产配置方式更广泛的应用于家族基金中。
案例8: MakenaCapital
Makena Capital于2006年由斯坦福大学基金的团队组建,为美国的富豪家族和慈善机构通过大学基金模式管理资产。微软的联合创始人保罗.埃伦承诺投资15亿美元,是Makena的基石投资者,并换取了10%左右的股权。同时为Makena提供初创资金的投资者还有SutterHill Ventures 和Golden GateCapital,两家美国最优秀的风险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
目前Makena为11个家族和机构客户管理着200亿美元的资产。客户的最低投资额度是5亿美元。该基金采用OCIO模式,只为客户提供资产管理服务并分享收益,不提供管家服务等其他的增值服务。
Makena是早期最典型的案例,其他类似的由大学基金团队转型管理的独立投资公司还包括:原杜克大学基金团队组建的Global Endowment Management;原弗吉尼亚大学基金团队组建的Investure,以及原哈佛大学基金团队组建的Summit Rock。
案例9:Iconiq Capital
原高盛和摩根斯坦利私人银行的高科技公司团队于2006年底就开始为刚成立不久的Facebook的创始人提供理财和税务等服务,与创始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这个私人银行团队于2011年底正式独立成立了IconiqCapital,为包括Facebook CEO,COO和总裁等高管提供财富管理服务。
通过Facebook创始人的社交网络,Iconiq的服务范围逐渐扩大到其他高科技公司的高管中间,为包括游戏公司Zynga创始人MarkPincus等高科技富豪管理财富。目前,Iconiq通过一个基于大学基金模式的家族基金为机构科技富豪管理超过100亿美元的财富,还利用家族资源通过一个直投基金投资其他未上市的高科技公司。
除投资外,Iconiq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增值服务,他们为MarkZuckerberg一个人提供的增值服务就包括把他住宅附近的全部房子都买下来再租给原房主来保证自己的隐私,监督Zuckerberg捐赠给新泽西公立学校的1亿美元的使用情况,以及提供合法避税建议等。
值得注意的是:高科技富豪新贵们的财富的波动非常大,另外由私人银行服务模式向大学基金投资模式的转变也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因此纵观Iconiq的发展过程,在获得新的客户的同时,也在不断流失原有的客户。也有一些富豪在资产进一步扩大之后,建立了独立的家族基金。
案例10:Veritable LP
Veritable LP于1986年在美国费城成立,是美国最大的独立的多家族基金之一,目前为100多个家族管理130亿美元的资产。它最大的特点就是完全独立,不依附于任何投行或私人银行。这种方式运营成本很高,维护客户的难度也更大,保持行业的领先全部依仗团队的高度专业性,值得尊敬。
Veritable LP的服务只限于资产管理,没有其他增值服务,并且门槛高,投资额度5千万美元起。其最特殊的条款是,要求客户将90%以上的流动性资产全部委托管理,不能同时委托多家基金做资产管理。这样的要求是避免由同业竞争造成的急功近利,同时也更好的保障投资的长期收益。
Veritable LP注重维护与客户的长期稳定关系,客户流失率非常低。在过去几十年中,Veritable管理的都是美国东部地区的传统富豪家族的资产,最近几年他们开始向中西部和西部扩张,并在旧金山开始了第一个费城以外的办公室,也开始为高科技富豪家族服务。目前,Veritable将目光投到了亚洲,正在如何运用过去30年的管理经验的资产管理服务为亚洲,尤其是中国的家族提供服务。